摘要◆濟南火山海流發電設備有限公司“低流速自適應立軸式潮流能發電裝置實海況測試”項目攻克了現有潮流能發電的低啟動流速不能發電、適應性差、生物易附著和易腐、使用壽命短四大難題,具備低流速大面積獲能的可實施性,現向全國尋求金融支持。
一、項目背景
濟南火山海流發電設備有限公司于2014年7月在濟南市成立。五年來,公司一直致力于海洋潮流能發電技術的研發創新。經過不懈的努力,本公司“低流速自適應立軸式潮流能發電裝置實海況測試”項目所采取的開創性技術路徑,首次解決了低流速大面積獲能的世界性技術難題,并在能量采集效率、環境適應性、工作可持續性、系統可維護性、使用壽命等關鍵技術環節具有國際先進優勢,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水平,推動潮流能發電產業的發展。
二、項目現狀
作為一家海洋清潔能源研發企業,2006年以來一直致力于研究海洋能發電技術,14年來投入大量時間、人力和財力,分別與黃河河務局、中國海洋大學的朱慶林教授、郭佩芳教授和哈爾濱工程大學的李鳳來教授先后在黃河濟南段、青島和威海等海域進行海上實驗,驗證設備的可行性和穩定性,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研發經驗。目前已獲得及申報潮流能發電裝置、海洋防附著材料等專利10余項。攻克了現有潮流能發電的低啟動流速不能發電、適應性差、生物易附著和易腐、使用壽命短四大難題,具備低流速大面積獲能的可實施性。


三、項目優勢
(一) 該潮流發電技術與其它發電方式相比,優勢在于:
1.環保清潔能源:該發電設備利用潮流能發電,無污染,無環保問題。
2.不浪費資源:使用此專利技術,海洋和一般河流、湖泊附近都可以建廠發電,低耗、節能,可有效利用水資源 。
3.不受時令影響:在水道內運行,不受地理、季節、氣候條件影響。不論東西南北,不論春夏秋冬,只要有水流,一年365天均可運轉發電。
4.投入可因地制宜:發電設備規模可大可小,根據實際需要和投資能力確定建廠規模。
5.安裝方便:不論坐底式平臺還是潛浮式平臺,都可先在陸地廠房內裝配完畢,利用浮力,用拖船拖至安裝地點,進行下沉固定。
6.維修方便:通過設備中的卷揚機及纜繩可以實現自身的升降,且在升降過程中不需要額外的起吊船,降低了維護成本。
該設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潮流能發電技術之一,符合國家節能環保政策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將成為世界發電節能先鋒。
(二) 產品先進性:
1.低啟動流速:目前潮流發電裝置大多需要高流速,本項目將啟動流速降低至0.3m/s,工作時間和使用范圍大幅提高。
2.適應性好:近海淺灘、遠岸深水有多種安裝方案,潮流能獲取裝置自動適應水流方向變化。
3.防生物附著:自主研發了一種新型涂履材料,高分子材料與磁性網狀結構結合,使發電裝置能夠自我清潔,防腐及防生物附著效果好。
4.使用壽命長:磁力傳動旋轉裝置和海流發電機組隔離套靜密封,有效解決了海水侵蝕、海水中的雜質損壞傳動軸的問題。
四、項目規劃
(一) 本項目實施,計劃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完成低流速自適應立軸式潮流能發電裝置樣機的相關裝備的采購和加工制造,完成整機裝配。材料總重約為50噸,設備工作面積60平方米,理論發電功率300 kW, 預計費用為70萬元。
2.第二階段:測試獲能單元的能量參數 (扭矩、轉速) 匹配適宜的增速器、發電機,并達到高效率發電,預計費用為30萬元。
3.第三階段:完成潮流能發電裝置的總裝測試和少量投產,并入國家潮流能測試場的電網,并成功并入建設完成的國家電網微電網發電運行,購買發電機、增速器所需費用約為50萬元。
(二) 項目建設周期為12個月:
2020年12月~2021年1月:
獲取海洋環境和工程建設條件,進行總體的項目設計、項目論證;開展潮流能捕獲裝置、永磁磁傳動、發電機、電力控制、水下海洋儀器搭載平臺等相關部分的一體化設計;完成低流速自適應立軸式潮流能發電裝置樣機的全部設計圖紙。
2021年2月~2021年5月:
完成低流速自適應立軸式潮流能發電裝置樣機的相關裝備的采購和加工制造,完成整機裝配。
2021年5月~2021年7月:設備陸上聯調,下水安裝和海上調試。
2021年8月~2021年10月:完成發電數據記錄,進行下一步設備的優化設計。
五、融資方案
為實現產業化,由濟南火山海流發電設備有限公司,提供實海況設備運行性能展示,證明該項目的真實可靠性及可行性,并提出以下融資方案:
1.2021年計劃融資150萬元,用于示范樣機的制造、小規模投產及并網發電運行,實現產值180萬元。
2.2022年計劃融資2000萬元,用于小規模產業化,實現年生產10臺500千瓦的潮流能發電機組,實現并網發電,達到年產值5000萬元。
以上融資方式采取股權融資方式,股權占比雙方協議。
六、社會和經濟效益
(一) 社會效益
1.解決一定數量人員就業,并引進水利高科技人才。
2.解決一些地區電力缺乏問題。
3.優化投資環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帶動周邊水產養殖、運輸、旅游、服務等產業快速發展。
(二) 經濟效益
項目完成并網發電后,預計年發電時間為5000小時,年發電量為150萬度,按照目前浙江省潮流能公示電價2.58元/度計算,年收益可達380余萬元。該項技術經過長期發電運行,驗證了其可靠性及世界領先性,可為我國東海、南海等島嶼開發解決電力供應難題。
七、落地條件
1.廠房用地:5000平方米,且至少實現“五通一平”(道路通、給水通、電通、排水通、電信通及土地平整)。
2.水流流速0.3 m/s以上;
3.地方政府發電并網政策支持;
4.地方政府建設電廠需要地方政府立項。最好地級市政府立項,省立項最好。同時有當地審批手續齊全,包括:環評報告審批;土地報告審批;維穩報告審批;水利工程審批。
八、該項目同時尋求全國股權融資合作。
該項目技術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有效解決潮流能利用的關建技術,因而無法有效獲能,而該項技術可以低流速、大面積獲能,大功率發電。該項技術一旦實現產業化,市場潛力十分巨大。因此向全國尋求金融支持。

如您對該項目感興趣,歡迎來電垂詢!
聯系電話:010-63956556
電子郵箱:zgsxzsw@163.com
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本網官方客服微信,了解更多合作詳情!
責任編輯:Rachel